【杂谈】从个人观点看我们该如何面对气候变化?

发布于 / 日常杂谈 / 6 条评论

这一篇文章,和博客的主旋律完全不同,是博主一门专业课的附属产物,主要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对相关内容的准备并不充分,也不打算四处引证去发表长篇大论,只是从自己身边所见去谈谈感受,所以其中个人观点可能并不严谨。


一、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从若干年前开始就被反复提及。父母口中对全球变暖最明显的感知,就是在东北曾经零下三十余度的冬天已经很少见了。不过好巧不巧,2020年的冬季博主因为疫情受阻在东北老家,本应开始转暖的4.27来了一场数十年难遇的暴雪;紧接着的2021冬季,又是一个在合肥被冻到手脚酥麻的寒冬。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说自己明显感知这几年冬天很冷,全球变暖还在继续吗?这个其实就是混淆了气候与天气两个不同的概念了。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一般是以三十年为单位,我们从主观上是很难明显去感知的;而天气则是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NASA提供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数据作图,我们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全球的温度在最近100年总体上是呈波动上升的态势。

没错,近百年而言,全球平均温度是真真切切地在升高,而且并没有减慢的势头。


二、争议与妥协

气候变化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纵观种种气候条约的缔结,充满了政治气息。甚至在学术界,还有“气候门”这样备受质疑的事件。

2009年11月17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脑服务器被黑客入侵,导致多位欧美气候变化研究者之间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个文档与数据被公开。这些邮件和文件显示,一些世界顶级的气候变化科学家涉嫌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以支持“20世纪全球增暖的主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增强”的观点

不论是教材还是西方媒体,对于化石能源的使用、CO2的排放的描述都如洪水猛兽般,似乎是“万恶之源”的存在。事实上,这在一个国家工业蓬勃发展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西方已走过这一阶段才表现出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势,也正是这样丁仲礼院士才会在柴静的采访中厉声驳斥其秉持的西方“为环保妥协发展”的观点。

施行环保策略,一定是以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为基础,为环保不顾一切,发达国家都未至于此,这当然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现实的工业生产中,相比于CO2排放,环境的污染往往是更加致命的。大型的火电设施仍是现代社会可行性与可靠性需求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其污染往往控制往往是非常优秀的。

(图为全球最大火电设施大唐托克托电厂,负担北京30%+的城市用电)

反观零几年在备受指责的阶段,迫于压力我国大力支持光伏电的发展,某央企斥巨资从德国引进技术为太阳能发电生产原材料,产业链的“高污染”、“高能耗”,一路上光环的流失尽在眼间。

早期的光伏产品,其生命周期的回馈都不足以抵消其生产开销,光伏技术经历了十余年的变革才使其从实践中证实了其价值。当补贴的力度逐年下降,直至2020十年的补贴结束,整个光伏发电行业进入了残酷的淘汰期,在“平价上网”的要求下依然保持积极发展,能够保持良好势头的企业屈指可数。


三、面对问题

#总而言之,作为普通人我们要认清当前的形式,付诸行动是必要的:

(1)气候变化离我们并不遥远,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会对全球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平衡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我们需要付诸行动去减缓或扭转这一进程。

#但是也在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时,需要坚守原则,不盲目跟风:

(1)很多清洁能源比如风电、光伏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也并非是完全清洁的能源,支持科技的进步作为保障以及大量的实践才是实现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
(2)保护地球从不是一蹴而就的,盲目地“一刀切”只会反过来让人类承担更大的代价。
(3)作为个体,我们能够从生活习惯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就已经足够了,当点滴的行动累积起来就会有实际的作用。


四、结语

气候变化并非完全消极的,在短时间内更不是毁灭性的,不必过分恐慌。抛开地球46亿年历史,即使是放在第四纪的2.58Ma里,工业社会这100年实在是太渺小了。从南极Vostok冰芯记录的数据,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全球的平均温度变化远超现在。

但是正是这样,与其说是在保护地球,不如说是我们在尝试保护人类自己。


*原创文章,内容主观性较强慎重转载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Luminous' Home » 【杂谈】从个人观点看我们该如何面对气候变化?

  1. 可笑的是当第一批吃客大快朵颐地吃着“荤”,搞得满地鸡毛又拍拍屁股走人的同时却理所应当地要求后来者只吃“素”不吃“荤”。

  2. 其实我个人而言是don’t care的,毕竟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们要保护的本来就不是环境,而是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近200年的工业大发展对原有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我认为离生态崩溃到无法自我修复的地步实在是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环保是伪命题,毕竟即便生态能够修复,那也是一个漫长但温和而又剧烈的过程,说温和是整个生态变化是缓慢的,说剧烈是指对某一部分是突然而又快速的。
    而我们人类要做的,主要目标是把自己摘除出生态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被消失的那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的旧有物种灭绝,新有物种诞生,而人类需要做的就是维持自己不要成为灭绝的那一部分。
    我之所以don’t care,是因为以目前的环境变化情况和人类所掌握的改造自然的手段相对比,人类离成为代价还非常遥远(除了真·不可抗力,那是意外),至少我们有足够的手段能够躲过这劫。
    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已,但如果破坏环境我们能够更好的生存,那破坏环境也无可厚非,环保与不环保并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平衡的。
    我说的更极端一些就是,如果说把地球炸了人类就能够掌握成熟的星际航行技术,那应该马上就把地球炸了。同理是环境保护的利不如环境破坏的利大,那破坏也是无可厚非。
    环境保护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人类目前并不能良好地评判环境污染的后果,对大生态的演变人类目前的理论都还十分稚嫩,这样就无法良好地平衡好两边的抉择。
    导致只能选择保守,又或者认为已经很保守但最后却发现原来这样太激进。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个人认为只要依照政策,不故意违反就行。
    毕竟这些说起来和我们有关,但我们既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虽然上面的人也不甚确定),也轮不到我们做出选择。

  3. 问题地球几岁啦,人类观察气温才多少年?一百年对于地球而言只是一瞬,用这个一瞬的数据来说,气温在持续变暖?
    还有那个丁院士,说的好像污染越多,发展越好,洗地洗的。不说碳排放,连那些水质土壤的环境报告都成国家机密了,人家搞发展是会污染,但也不会做到断子绝孙啊,这辈子霍霍完了,几辈子人还债。反正这帮人赚够了移民,他们怎么会在乎环境。

    1. @zxc 所以我说工业革命之后这一两百年的数据在地球历史上是很渺小的,不过近百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激增、海水酸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工业革命初期英法德重工业基地的污染,怕是比现在所见的更严重,断子绝孙言重了吧。不过拿只有那一点人口还把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比,那是差的很远,不如查查人均能耗谁更高。西方那些NGO组织,除了会喊口号有几个能真正在意人活的怎么样的?
  4. 我一直都觉得地球的修复能力比人类想想的强大多了

    1. @Glan 确实是这样,但是修复完人类还在不在就是另一码事了……